干活没签合同申请劳动仲裁赔偿,需先收集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然后准备仲裁申请书等材料,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按仲裁流程进行处理以争取赔偿。
在干活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若要通过劳动仲裁申请赔偿,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收集证据。由于没有书面合同,需要收集其他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这些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银行转账流水,上面有公司给发放工资的记录;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考勤记录,比如打卡记录、纸质考勤表;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文件、邮件、聊天记录等,只要能体现与工作相关以及与用人单位存在关联,都可以作为证据。
准备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仲裁请求要明确,例如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等。
确定仲裁委员会。一般是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之后提交申请材料。将准备好的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等一并提交给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会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受理,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并安排开庭时间。
在仲裁过程中,要按照仲裁庭的要求参加庭审,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若仲裁结果支持劳动者的请求,用人单位应按规定进行赔偿。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