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地受伤没签订合同,依然可以通过收集其他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进而要求相应赔偿。可以先确定侵权主体,收集证据,再根据不同情况通过协商、申请工伤认定、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维权。
要明确即使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也不影响在工地受伤后获得赔偿的权利。确定侵权主体很关键,在工地受伤,可能涉及包工头、施工单位等多个主体。一般来说,施工单位将工程违法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
收集相关证据。虽然没有合同,但可以收集其他能证明在工地工作且受伤的证据。如考勤记录,这能证明在工地的工作时间;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像银行转账流水、工资条等,能证明与工地方面存在经济往来,是工作报酬的体现;工作证、出入证等证件,上面可能有工地名称、个人信息等,能证明在工地工作;同事的证人证言,工友的描述可作为旁证;现场的视频、照片等,能反映受伤的地点和情况。
如果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可以申请工伤认定。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准备好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认定为工伤后,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若无法认定劳动关系,属于劳务关系的,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在整个维权过程中,要注意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错过时效,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婚姻登记条例》 第十条
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