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解除合同的情形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大类。约定解除包括协商一致解除和约定解除条件成就时解除;法定解除则有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多种情形。

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合法解除合同主要有以下两类情形。

一、约定解除

1. 协商一致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这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只要双方就合同解除达成一致意见,合同即可解除。例如,甲和乙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现继续履行合同对彼此都不利,于是经过协商,一致决定解除该合同。

2. 约定解除条件成就时解除:《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比如,甲和乙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如果乙连续两个月未支付租金,甲有权解除合同。当乙真的连续两个月未支付租金时,甲就可以依据该约定解除合同。

二、法定解除

1.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例如,因地震导致工厂厂房倒塌,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向客户交付产品,此时客户可以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而解除合同。

2. 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这种情况被称为预期违约。比如,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演出合同,在演出前,甲明确告知乙自己不会参加演出,或者甲在演出前几天去国外旅游,以实际行为表明不履行演出义务,此时乙可以解除合同。

3.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例如,甲向乙购买一批原材料,合同约定乙应在一个月内交货,但乙一个月后仍未交货,甲催告乙在半个月内交货,乙在半个月后还是未交货,此时甲有权解除合同。

4.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如甲购买乙的特定纪念版手表用于收藏,乙交付的手表却是普通版,这种违约行为导致甲的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甲可以解除合同。

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如不定期租赁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合法解除合同的情形有哪些种类(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