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需要的材料包括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证据材料等;手续主要有申请、受理、审理、裁决等环节。

首先来了解一下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

申请书:这是启动劳动仲裁程序的关键文件。需详细写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身份证明:劳动者需要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以证明自身身份。

劳动关系证明:可以是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社保缴纳记录等能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

证据材料:根据仲裁请求准备相关证据,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加班记录等。证据应真实、合法且与案件相关。

劳动仲裁的手续。

申请:劳动者撰写好仲裁申请书,并准备好相关材料后,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一般是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

受理: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审理: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会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陈述、辩论,提供证据等。

裁决: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会依法作出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当事人需按照规定准备材料并遵循相关手续进行。

劳动仲裁需要什么材料和手续(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