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到期未履行合同条款,可先协商解决,要求对方继续履行或承担违约责任;协商不成的,可收集证据通过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当合同到期后一方未履行合同条款,首先可以选择协商解决。协商是一种较为温和且成本较低的解决方式。双方可以就未履行的部分进行沟通,明确对方未履行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导致暂时无法履行,双方可以重新协商确定新的履行时间和方式。同时,根据合同约定,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比如支付违约金等。通过友好协商,有可能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继续维持合作关系。
若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就需要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采取法律行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关键是收集相关证据。这些证据包括合同原件,它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还有与合同履行相关的各种文件,如往来的邮件、信函、聊天记录等,这些可以证明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沟通情况;交付货物的凭证、服务提供的记录等也是重要的证据。
法律途径主要有仲裁和诉讼两种。如果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那么就需要按照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仲裁条款,则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作出判决。一旦判决生效,对方仍不履行的,同样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的强制手段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合同到期未履行合同条款的情况下,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以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七条
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九条
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钱债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