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情况下,劳动者想要回工资,可通过收集相关证据等途径来维权。即便没有书面合同,只要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和劳动事实,劳动者的工资权益依然受法律保护。
一、没有签合同或协议怎么要工资
没有签订合同或协议要工资,首先要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1、收集证据
可以收集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这些证据能有力证明你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及工作情况。
2、与单位协商
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说明情况,要求支付工资。在协商过程中,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备后续可能的维权使用。
3、投诉举报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若查证属实,会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4、申请劳动仲裁
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通过法律程序追讨工资。仲裁过程中,要提供之前收集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诉求。
二、没签合同要工资需要什么证据
没签合同要工资需要多方面的证据来支撑。
1、工作相关证据
如工作记录、业务文件、客户往来邮件等,这些能证明你在该单位实际提供了劳动。例如,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报表、项目人员的项目文档等。
2、工资相关证据
银行转账记录、微信或支付宝的工资转账截图等,能证明用人单位向你支付过工资,以及工资的数额和支付周期。
3、身份相关证据
工作证、门禁卡等能证明你是该单位员工身份的证件。如果没有这些,也可以用单位给你开具的介绍信、授权书等材料来证明。
4、证人证言
其他同事的证言也可以作为证据。但证人最好能出庭作证,且证言内容要真实、客观。
三、没签合同要工资的法律依据
没签合同要工资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1、《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意味着,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劳动者不仅可以要回工资,还能获得额外的赔偿。
2、《劳动法》
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保障了劳动者获取工资的基本权利。
3、《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依法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在没有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情况下要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收集证据、协商、投诉举报、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并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支持。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证据难以收集等问题。如果您在维权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