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劳动合同告用人单位,劳动者要收集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等,然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能向法院起诉。
一、不签劳动合同如何告
当遇到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明确告用人单位的具体流程。
1、收集证据
证据是维权的关键。可以收集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这些证据能证明你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2、选择维权途径
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3、提起诉讼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遵循法院的程序和要求,积极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二、不签劳动合同告公司需要什么证据
告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充足的证据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且有效的证据类型。
1、工资相关证据
工资支付凭证是重要证据之一,如银行转账记录、工资条等。这些证据能证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事实,从而间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2、工作证件类证据
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劳动者身份的证件,上面一般会有用人单位的名称、劳动者的姓名、岗位等信息,是证明劳动关系的直接证据。
3、工作记录类证据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以及考勤记录等,能反映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对证明劳动关系有很大帮助。工作中的邮件往来、业务合同等也可以作为证据。
三、不签劳动合同告公司能得到什么赔偿
劳动者告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如果胜诉,能获得相应的赔偿。
1、双倍工资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经济补偿
如果因为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还可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不签劳动合同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维权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证据,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如果在不签劳动合同维权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比如赔偿金额计算不准确、证据收集困难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