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又被收监的情形包括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如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被发现之前有漏罪或在取保候审期间又犯新罪;违反保证人义务,导致无法保证其遵守规定等。了解这些情形有助于当事人及其家属更好应对,避免不利后果。
一、职务侵占罪取保后又被收监的情形有哪些
职务侵占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后又被收监,通常存在多种情形。若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就可能面临收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一系列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一旦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被决定收监。
1、违反规定情节严重
例如,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且长时间不归,导致司法机关无法及时与其取得联系,严重影响案件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正常进行。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为了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很可能决定对其收监。
2、发现新的犯罪事实
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司法机关发现犯罪嫌疑人在之前的犯罪中有漏罪,或者在取保候审期间又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那么也会被收监。因为这表明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增大,不适合继续取保候审。
3、违反保证人义务
若犯罪嫌疑人是通过保证人保证的方式取保候审,而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导致犯罪嫌疑人违反规定,司法机关也可能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收监。
二、职务侵占罪取保后因违反规定被收监的具体情况
在职务侵占罪中,因违反规定被收监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具体来说,违反规定的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
1、擅自离开指定区域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只能在其所居住的市、县范围内活动,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擅自离开。比如,有的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为了逃避司法机关的监管,擅自前往外地,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取保候审的规定。一旦被发现,司法机关会根据情节轻重决定是否收监。
2、干扰证人作证
犯罪嫌疑人可能会利用取保候审的机会,对证人进行威胁、引诱等,干扰证人作证。这不仅违反了取保候审的规定,还破坏了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程序。例如,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要求证人改变证言,或者对证人进行人身威胁等。这种行为会导致司法机关对其采取收监措施。
3、毁灭、伪造证据
为了逃避法律制裁,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试图毁灭、伪造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比如,销毁能够证明其职务侵占行为的财务账目、文件等,或者伪造虚假的证据来掩盖自己的罪行。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案件的公正处理,司法机关会坚决对其收监。
三、职务侵占罪取保后因发现新罪被收监的案例分析
在司法实践中,职务侵占罪取保后因发现新罪被收监的案例时有发生。下面通过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
1、案例详情
某公司员工A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A并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又利用职务之便,实施了新的职务侵占行为。司法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这一情况。
2、收监原因分析
A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职务侵占行为,表明其主观恶性较大,社会危险性明显增加。新的犯罪行为使得案件的性质更加严重,原有的取保候审措施已经无法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安全。因此,司法机关决定对A收监,以确保案件能够得到公正处理。
3、法律依据及后果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犯新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将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取保后又被收监的情形主要包括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发现新罪等。了解这些情形,对于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因不了解规定而导致被收监。那么,在收监后是否还有机会再次申请取保候审呢?取保候审期间的保证金能否退还呢?如果对这些法律问题存在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