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没有劳动合同,发生工伤也可能获得赔偿。首先要证明劳动关系,可通过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等证据。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具体依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一、工伤但没有劳动合同能有什么赔偿吗
即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工伤后依然可能获得相应赔偿。要明确没有劳动合同不影响工伤认定及赔偿权利。
1、证明劳动关系
虽然没有劳动合同,但可以通过其他证据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比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2、赔偿项目
一旦认定为工伤,赔偿项目与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基本相同。包括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如果造成伤残,还会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
3、用人单位责任
若用人单位未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那么所有的赔偿责任将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没有劳动合同的工伤赔偿流程是怎样的
没有劳动合同的工伤赔偿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来保障权益。
1、确认劳动关系
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关系。提交前面提到的各类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仲裁委员会会根据证据情况进行裁决。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申请工伤认定
在确认劳动关系后,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
3、劳动能力鉴定
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4、获得赔偿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按照相应的标准计算赔偿金额。若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未缴纳的,由用人单位全额支付。
三、如何收集没有劳动合同的工伤赔偿证据
收集证据对于没有劳动合同的工伤赔偿至关重要。
1、劳动关系证据
工资发放方面,银行转账记录是很好的证据,能显示用人单位的转账信息和工资发放时间、金额。工作证、工作服等能证明在该单位工作。考勤记录可以是纸质的签到表,也可以是电子考勤记录。同事的证言也有一定的证明力,但证人需要出庭作证。
2、工伤证据
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能直观反映工伤发生的情况。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是证明受伤情况和治疗过程的关键证据。报警记录(如果事故发生时有报警)也能作为辅助证据。
3、保存证据的方法
对于纸质证据,要妥善保管,避免丢失或损坏。电子证据可以进行备份,比如将工资转账记录截图保存到多个设备,考勤记录进行拍照留存等。
综上所述,没有劳动合同并不影响工伤赔偿,但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证据来保障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确认劳动关系困难、赔偿金额计算有争议等问题。如果您在工伤赔偿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