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后做赔偿的时间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工伤认定决定书生效且劳动能力鉴定完成后,就可申请赔偿。若单位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大部分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未缴纳,则由单位承担。劳动能力鉴定通常在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进行,之后可确定赔偿项目和金额,与单位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协商赔偿事宜,协商不成还可通过仲裁、诉讼解决。

一、工伤认定什么时候开始做赔偿

工伤认定后开始做赔偿的时间并非固定,要分不同情形来看。工伤认定决定书生效是一个重要前提。通常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1、缴纳工伤保险的情况

如果单位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在工伤认定决定书生效,且劳动能力鉴定完成后,就可以申请赔偿。劳动能力鉴定一般是在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确定了劳动能力伤残等级后,就可以确定具体的赔偿项目和金额,然后由单位或职工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赔偿,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大部分赔偿费用。

2、未缴纳工伤保险的情况

若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那么赔偿责任由单位承担。在工伤认定后,职工就可以与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如果单位愿意赔偿,双方达成一致后即可进行赔偿。若协商不成,职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来要求单位进行赔偿。

工伤认定什么时候开始做赔偿(0)

二、工伤认定后赔偿流程是怎样的

工伤认定后赔偿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流程。劳动能力鉴定,这是确定赔偿金额的关键步骤。

1、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2、申请赔偿

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出来后,就可以根据伤残等级计算赔偿金额。如果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由单位或职工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交相关材料申请赔偿,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医疗费用发票等。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会按照规定支付赔偿费用。如果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职工可以与单位协商赔偿,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执行赔偿

如果双方达成赔偿协议或者经过仲裁、诉讼确定了赔偿金额,单位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就需要按照规定执行赔偿。若单位拒不执行,职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工伤认定后赔偿时间过长怎么办

在实际中,可能会出现工伤认定后赔偿时间过长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职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了解原因

首先要弄清楚赔偿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劳动能力鉴定流程繁琐、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缓慢、单位拖延等。职工可以向相关部门咨询,了解具体情况。

2、催促相关方

如果是单位拖延,职工可以与单位沟通,催促其尽快办理赔偿事宜。可以通过书面函件等方式,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要求单位履行赔偿义务的时间。如果是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缓慢,职工可以向其上级部门反映情况,要求加快审核进度。

3、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如果经过沟通和催促仍然无法解决问题,职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其对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单位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尽快支付赔偿费用。

综上所述,工伤认定后做赔偿的时间、流程以及遇到赔偿时间过长的处理方法都有其相应的规定和应对措施。在实际操作中,职工可能还会遇到赔偿金额计算不准确、赔偿项目遗漏等问题。如果您在工伤赔偿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