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途中自身疾病死亡一般不算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认定工伤需符合相应情形,上下班途中通常是在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等伤害时才认定为工伤,自身疾病死亡不在此列,但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可视作工伤。不过在司法实践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一、上下班途中自身疾病死亡算工伤吗
一般情况下,上下班途中自身疾病死亡不算工伤。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的认定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情形。工伤通常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等情况。对于上下班途中,认定工伤的情形主要是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
1、法律规定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第十五条规定了视同工伤的情形,均未将上下班途中自身疾病死亡纳入其中。例如,员工在下班途中突发心脏病死亡,这种情况不符合上述法定的工伤认定情形。
2、保障范围界定
工伤保险制度主要是为了保障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自身疾病死亡并非因工作直接导致,所以不在常规的工伤认定范围内。不过,如果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视同工伤。

二、上下班途中突发疾病死亡认定工伤的特殊情况
虽然一般情况下上下班途中突发疾病死亡不算工伤,但存在特殊情况。如果能证明突发疾病与工作有直接关联,有可能争取认定为工伤。
1、工作强度与疾病关联
如果职工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工作压力过大,且有证据表明这种工作状态直接诱发了疾病导致死亡。比如,职工连续加班多日,在下班途中因过度劳累引发脑出血死亡。这种情况下,家属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如加班记录、工作安排表、医生诊断证明等,证明疾病与工作的关联性,然后通过法律程序申请工伤认定。
2、工作环境与疾病关系
若工作环境存在有害因素,长期接触导致职工患上特定疾病,在上下班途中因该疾病发作死亡。例如,在化工企业工作的职工,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患上了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在下班途中疾病发作死亡。此时,需要有专业的鉴定报告证明工作环境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来争取工伤认定。
三、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需收集哪些证据
在认定上下班途中工伤时,收集充分的证据至关重要。这些证据能够帮助职工或其家属顺利进行工伤认定申请。
1、劳动关系证据
要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这些证据可以确定职工与单位之间的雇佣关系,是进行工伤认定的基础。
2、事故相关证据
如果是交通事故,需要提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现场照片、证人证言等。责任认定书要明确职工在事故中是非本人主要责任。对于其他事故,如地铁事故等,也需要有相应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证据
包括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这些材料可以证明职工受伤或患病的情况,以及与事故或工作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上下班途中自身疾病死亡一般不算工伤,但存在特殊情况可争取认定。在认定工伤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十分关键。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如上下班途中突发疾病经长时间治疗后死亡是否能认定工伤、工作压力导致心理疾病在上下班途中发作死亡如何认定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工伤认定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