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拖欠工资劳动仲裁后仍未归还的情况,劳动者可采取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追究用人单位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措施。相关搜索长尾词“劳动仲裁后单位仍拖欠工资的强制执行流程”涉及向法院提交申请、法院审查受理、采取执行措施等环节;“拖欠工资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转移财产逃避支付怎么办”则可申请财产保全、追究单位及责任人法律责任。这些措施能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拖欠工资劳动仲裁后还不还怎么办

当劳动仲裁裁定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后,用人单位仍不履行支付义务,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1、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时需准备好仲裁裁决书、强制执行申请书等相关材料。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向用人单位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履行支付义务。

2、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劳动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用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3、关注用人单位财产状况

劳动者要留意用人单位的财产线索,如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信息,并及时提供给法院执行部门,以便法院更有效地执行裁决。

拖欠工资劳动仲裁后还不还怎么办(0)

二、劳动仲裁后单位仍拖欠工资的强制执行流程

劳动仲裁后单位仍拖欠工资,申请强制执行有一套明确的流程。

1、申请

劳动者在仲裁裁决生效后,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包括仲裁裁决书原件及复印件、申请人身份证明等。

2、法院审查受理

法院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受理后,会向用人单位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同时,法院会查询用人单位的财产状况,如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

3、执行措施

如果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仍未履行义务,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执行措施。例如,冻结、划拨用人单位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用人单位的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将执行所得款项支付给劳动者。

4、执行终结

当用人单位履行完支付义务或者法院通过执行措施将款项执行到位并支付给劳动者后,执行程序终结。

三、拖欠工资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转移财产逃避支付怎么办

若遇到拖欠工资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转移财产逃避支付的情况,劳动者可采取以下办法。

1、申请财产保全

在仲裁过程中或仲裁裁决生效后,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有转移财产的迹象时,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会根据劳动者的申请,对用人单位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防止财产被转移。

2、追究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转移财产逃避支付工资的行为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劳动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同时,劳动者也可以在民事诉讼中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因转移财产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失。

3、收集证据

劳动者要注意收集用人单位转移财产的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财产交易合同等。这些证据对于追究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至关重要。

在遇到拖欠工资劳动仲裁后仍未解决的各种复杂情况时,劳动者可能还会面临诸如执行期限过长、用人单位隐匿财产难以查找等问题。如果您在处理这些法律问题时遇到疑惑,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