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销后,员工一般情况下仍可进行劳动仲裁追讨权益。若公司注销存在违规操作,如未依法清算等,员工可向相关责任人主张权利;若已合法终结民事主体资格,劳动仲裁不再受理,但可通过法院起诉原公司股东等。相关长尾问题涉及公司注销后员工仲裁权益范围及公司注销前债权债务处理对员工仲裁影响。
一、公司注销了,员工还能劳动仲裁吗
公司注销后,员工仍然有可能进行劳动仲裁,但情况有所不同。
1、公司注销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如果公司在注销过程中没有依法进行清算,未对员工的工资、补偿等权益进行妥善处理,员工依然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相关责任人承担责任。比如,公司故意隐瞒债务,未通知员工就完成注销,此时员工有权通过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的清算义务人有义务对公司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其中就包括员工的劳动权益。
2、公司合法注销的情况。若公司已经合法地完成了清算程序,终结了其民事主体资格,劳动仲裁机构通常不会再受理该劳动争议。不过,员工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原公司的股东、出资人或者清算义务人等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公司在注销前已经对资产进行了合理分配,但遗漏了对员工的补偿,员工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原股东承担补偿责任。

二、公司注销后员工劳动仲裁的权益范围有哪些
公司注销后员工在劳动仲裁中可主张的权益范围较为广泛。
1、工资报酬。员工有权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包括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加班工资等。如果公司在注销前存在未支付员工工资的情况,员工可以在仲裁中主张这部分权益。例如,员工在离职前几个月的工资未发放,就可以通过仲裁要求支付。
2、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如公司因自身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等。即使公司注销,员工依然可以主张这部分经济补偿。比如,公司因经营不善注销,员工工作满一定年限,就有权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3、工伤待遇。如果员工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而公司在注销前未对工伤待遇进行妥善处理,员工可以在仲裁中要求支付工伤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例如,员工在工作中受伤,尚未完成工伤赔偿程序公司就注销了,员工可以通过仲裁维护自己的工伤权益。
三、公司注销前债权债务处理对员工劳动仲裁的影响
公司注销前债权债务的处理方式对员工劳动仲裁有着重要影响。
1、合法处理债权债务的情况。如果公司在注销前依法对债权债务进行了清理,包括对员工的劳动权益进行了妥善安排,那么员工进行劳动仲裁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因为公司已经履行了相应的义务,员工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例如,公司在注销前与员工达成了工资支付和经济补偿的协议,并已经履行完毕,员工就无需再进行仲裁。
2、未合法处理债权债务的情况。若公司在注销前没有对员工的劳动权益进行处理,或者故意逃避债务,员工进行劳动仲裁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比如,公司在注销前转移资产,导致无法支付员工工资,员工必然会通过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不仅可以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费用,还可以要求相关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
综上所述,公司注销后员工在劳动权益方面仍有多种途径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无论是劳动仲裁还是向法院起诉,都需要员工积极收集相关证据,以确保自己的主张能够得到支持。在实际操作中,还会涉及到证据的收集、责任主体的确定等诸多问题。如果您在公司注销后遇到劳动权益方面的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