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完之后通常还是能进行劳动仲裁的。若协商结果未达成一致或达成一致后一方不履行,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都有权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能在协商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时,为当事人提供法律保障。

一、协商完之后还能劳动仲裁吗

协商完之后是可以进行劳动仲裁的。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当协商达成一致,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并且都按照协议履行了各自的义务,那么劳动争议得到解决,一般就无需再进行劳动仲裁。

1、协商未达成一致

如果在协商过程中,双方未能就争议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仲裁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例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加班工资的数额无法协商一致,劳动者认为自己应得的加班工资远高于用人单位提出的金额,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达成协议后不履行

即便双方达成了协商一致并签订了和解协议,但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内容,另一方同样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比如用人单位承诺支付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在约定期限内未支付,劳动者就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履行协议。

协商完之后还能劳动仲裁吗(0)

二、协商后申请劳动仲裁的条件

协商后申请劳动仲裁是有一定条件的。申请仲裁的争议必须是劳动争议,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的争议。

1、属于受案范围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有明确的范围,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等。只有符合这些受案范围的争议,才能申请劳动仲裁。例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作岗位的调整是否合理产生争议,就属于受案范围。

2、在仲裁时效内

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必须在规定的仲裁时效内提出。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了仲裁时效,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能不予受理。

三、协商后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

协商后申请劳动仲裁有一套明确的流程。当当事人决定申请仲裁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提交仲裁申请

申请人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内容。例如,劳动者在申请书中要详细说明自己的仲裁请求,如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补缴社会保险等,并阐述相关的事实和理由。

2、仲裁受理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会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受理,会通知申请人;如果不予受理,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开庭审理

仲裁委员会会在受理仲裁申请后,安排开庭时间和地点,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查明事实,作出裁决。

协商完之后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进行劳动仲裁的。无论是协商未达成一致,还是达成协议后一方不履行,当事人都有途径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劳动争议。除了上述提到的情况,还有很多相关问题,比如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不满意怎么办、劳动仲裁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证据的收集等。如果您遇到了与劳动争议相关的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