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其流程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开庭审理、调解或裁决等环节。当事人需准备好相关材料,按法定程序进行,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劳动仲裁流程是怎么的
劳动仲裁流程是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争议的法定程序。以下是详细介绍:
1、申请
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以及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2、受理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开庭审理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4、调解或裁决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仲裁申请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准备必要的材料,以确保仲裁程序顺利进行。
1、仲裁申请书
应详细写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2、身份证明
劳动者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用人单位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等。
3、劳动关系证明
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4、证据材料
与仲裁请求相关的证据,如加班记录、辞退通知、工伤认定决定书等。证据应提供原件及复印件,按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供副本。
5、其他材料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提供授权委托书(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时需提供)、送达地址确认书等。
三、劳动仲裁多久能出结果
劳动仲裁的结果出具时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一般规定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劳动仲裁应在受理后的四十五日内出结果,最长不超过六十日。
2、特殊情况
如果案件涉及公告送达、鉴定等特殊情况,所需时间可能会延长。公告送达是在无法直接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时采取的方式,公告期一般为六十日,这会增加整个仲裁的时间。鉴定则是在需要对某些专业问题进行评估时进行,鉴定所需时间也不计算在仲裁期限内。
3、实际影响因素
实际操作中,劳动仲裁的时间还可能受到案件数量、仲裁委员会工作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在劳动争议高发期,仲裁委员会可能会面临较多案件,处理时间可能会相对较长。
劳动仲裁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开庭审理、调解或裁决等环节,申请时需准备好相关材料,结果出具时间一般在四十五日内,最长不超过六十日,但特殊情况可能会延长。如果您在劳动仲裁过程中遇到其他法律问题,比如仲裁结果不服如何处理、劳动仲裁与诉讼的衔接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