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后,公司需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补偿。一般包括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伤残津贴(若构成伤残)、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这些补偿项目是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部分,具体补偿标准和情形要依据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确定。

一、工伤认定后公司还需要给出哪些补偿

工伤认定后,公司需要承担多项补偿责任。在停工留薪期内,公司应按照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按月支付工资。这是因为职工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在此期间无法正常工作获得收入,公司支付工资能保障其基本生活。

1、伤残津贴

如果工伤职工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且难以安排工作的,公司需要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2、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当工伤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对工伤职工再就业可能面临困难的一种补偿,帮助其在离开原单位后能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来过渡和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工伤认定后公司还需要给出哪些补偿(0)

二、工伤认定后公司补偿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公司补偿的计算方式因补偿项目而异。对于停工留薪期工资,是按照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如果职工工作不满12个月,则按照实际工作月数的平均工资计算。

1、伤残津贴计算

五级、六级伤残的伤残津贴计算是根据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如前文所述,五级为70%,六级为60%。这里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2、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计算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计算标准由各地规定。一般会根据伤残等级和当地的经济情况等因素来确定。例如,有些地区会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月数来计算。

三、工伤认定后公司拒绝补偿怎么办

如果工伤认定后公司拒绝补偿,职工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职工可以与公司进行协商,明确指出公司的补偿责任和自己的合法权益,尝试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问题。

1、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协商不成,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需要提交相关的证据,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工资发放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的工伤情况和应得的补偿。劳动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

2、提起诉讼

如果职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依法审理案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在整个维权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证据,确保自己的诉求能够得到支持。

综上所述,工伤认定后公司有多项补偿责任,其补偿计算方式有明确规定,若公司拒绝补偿职工也有相应的维权途径。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工伤复发公司是否还需补偿、不同行业工伤补偿是否有差异等问题。如果您在工伤补偿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