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书本身不存在过期的说法,但与仲裁裁决书相关的申请执行时效等存在时间限制。一般情况下,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时效为两年,从裁决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若规定分期履行,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一、仲裁裁决书会过期吗
仲裁裁决书本身不会过期。仲裁裁决书是仲裁庭对仲裁纠纷案件作出裁决的法律文书,一经作出,便具有法律效力。与仲裁裁决书相关的一些权利行使是有时间限制的。
1、申请执行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书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需要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否则可能会丧失通过法院强制对方履行的权利。
2、撤销裁决申请期限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若超过这个期限,当事人就不能再以法定情形为由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二、仲裁裁决书申请执行的时效是多久
仲裁裁决书申请执行的时效为两年。这一规定是为了督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法律关系的稳定。
1、时效起算点
如前面所述,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例如,仲裁裁决书规定债务人应在裁决书生效后30日内履行还款义务,那么申请执行的时效就从这30日届满后的次日起开始计算两年。若规定分期履行,比如每月偿还一定金额,那么从每次还款期限届满的最后一日起分别计算相应部分的申请执行时效。
2、时效的中止和中断
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申请执行时效因申请执行、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三、超过仲裁裁决书申请执行时效怎么办
如果超过了仲裁裁决书申请执行时效,并不意味着当事人的实体权利消灭,但会面临一些不利后果。
1、法院的处理方式
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也就是说,一旦被执行人提出时效抗辩,法院可能不会支持申请人的执行申请。
2、补救措施
如果超过时效,当事人可以尝试与对方协商,看能否达成新的还款协议等。若对方自愿履行义务,不得以时效已过为由要求返还。当事人还可以收集在时效期间内曾主张过权利等能够引起时效中断的证据,以证明申请执行时效并未过期。
综上所述,仲裁裁决书本身虽不会过期,但相关权利行使的时间限制需要当事人格外注意。比如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对方不履行义务该如何沟通、不同类型仲裁案件的执行时效有无特殊规定等问题。如果您在仲裁裁决书相关法律问题上有疑惑,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