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注销后进行劳动仲裁,需先明确被申请人主体,若有清算责任人可列为被申请人。要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及权益受损的证据,按法定程序申请仲裁。若公司恶意注销逃避责任,劳动者可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需注意仲裁时效等问题。

一、公司注销了怎么劳动仲裁

当公司注销后,劳动者仍可进行劳动仲裁,但程序和对象会有所不同。要确定被申请人。如果公司在注销前依法进行了清算,那么清算责任人可以作为被申请人;若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应承担相应责任,可将他们列为被申请人。

1、收集证据

证据是劳动仲裁的关键。劳动者需要收集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同时,还要收集证明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证据,例如加班记录、未支付工资的凭证等。

2、申请仲裁

准备好仲裁申请书,在申请书中明确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并附上相关证据。然后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3、参加仲裁庭审

仲裁委员会受理申请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劳动者需要按时参加庭审,在庭审中陈述自己的主张,并提供证据支持。同时,要认真听取对方的陈述和辩论,合理回应。

公司注销了怎么劳动仲裁(0)

二、公司注销后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

公司注销后进行劳动仲裁,同样要遵循仲裁时效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时效的中断

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例如,劳动者在公司注销后向原公司负责人主张工资权益,那么仲裁时效就会中断。

2、时效的中止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比如,劳动者因突发重大疾病住院治疗,无法在时效内申请仲裁,这种情况就可认定为时效中止。

3、特殊情况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公司恶意注销逃避劳动仲裁怎么办

有些公司为了逃避劳动仲裁的责任,会选择恶意注销。面对这种情况,劳动者有相应的维权途径。

1、追究股东责任

如果公司恶意注销,劳动者可以要求公司的股东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向法院起诉

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相关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公司存在恶意注销的行为以及自己的损失情况。

3、寻求行政部门帮助

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相关行政部门反映情况,要求对公司的恶意注销行为进行调查处理。行政部门有权对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这也有助于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公司注销后劳动者仍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要注意确定被申请人、收集证据、遵循仲裁时效等问题。如果遇到公司恶意注销逃避责任的情况,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其他复杂的法律问题,如证据不足如何补充、股东责任如何界定等。如果您在劳动仲裁过程中遇到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