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人一般并不会被随意监视手机,只有在司法机关因案件侦查等工作必要,经过严格审批手续后,才可能对其手机通信内容、位置信息等方面进行监控。

在通常情况下,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其手机通信等隐私受到法律保护。不过,当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认为有必要对其手机进行监控时,会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

通信内容监控:司法机关可能会对取保候审人员的通话记录、短信内容、即时通讯软件的聊天记录等进行查看。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其是否与同案犯、证人等有不当联系,是否存在串供、威胁证人等妨碍司法侦查的行为。例如,在一些经济犯罪案件中,司法机关可能会查看嫌疑人与其他涉案人员之间是否存在资金往来方面的沟通。

位置信息监控: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取保候审人员手机的位置信息,以此来确认其是否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相关规定,如是否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比如,规定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本地,如果其擅自前往外地,通过手机位置监控就能及时发现。

网络活动监控:还可能对其手机的网络浏览记录等进行监控。查看其是否在网上发布与案件相关的不当言论,或者是否有其他可能影响案件侦查、审理的网络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对取保候审人员手机进行监控必须是基于案件侦查、办理的必要,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由有权机关依法进行。这是为了在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充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

取保候审的人会在哪些方面被监视手机(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