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与非法行医罪有显著区别。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而非法行医罪是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符合刑法规定的特定情形的非法行医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

从概念方面来看,非法行医涵盖范围更广,只要是没有获得医生执业资格却进行医疗行为,都可认定为非法行医。这其中包括在一些偏远地区,某些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的人开展简单的医疗活动,比如使用土方为他人治疗一些常见病症等情况。而非法行医罪则是在非法行医基础上,满足了刑法规定的入罪标准。

在行为严重程度上,非法行医可能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情节相对较轻。例如,一些刚毕业但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学生,在个别情况下为他人进行简单的诊断和用药建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这种情况通常属于非法行医。但非法行医罪的行为严重程度更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者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等情形,就可能构成非法行医罪。

从法律后果来讲,对于一般的非法行医行为,主要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行政法规进行处罚,可能包括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罚款等。而非法行医罪是刑事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行医和非法行医罪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在实践中需要准确区分,以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

非法行医与非法行医罪的区别(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