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雇佣工遭遇工伤,需及时救治并收集证据,明确雇佣关系和事故经过等。之后按劳务关系主张赔偿,与雇主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若符合条件,也可参照工伤认定流程处理。
当短期雇佣工发生工伤时,首先要做的是及时对伤者进行救治。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应尽快将伤者送往附近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伤情加重。
在救治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一方面,要收集能够证明雇佣关系存在的证据。这可能包括雇佣合同,如果双方签订了书面的雇佣合同,那是最直接的证明;若没有书面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如银行转账记录、微信或支付宝转账记录等)、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也可以作为证明雇佣关系的依据。另一方面,要收集与工伤事故相关的证据,比如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的赔偿主张至关重要。
接下来,根据雇佣关系的性质来处理赔偿事宜。短期雇佣工与雇主之间一般形成的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在劳务关系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伤者可以与雇主进行协商,要求雇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赔偿协议并履行即可。
若协商不成,伤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要向法院提交之前收集的证据,以证明雇佣关系和工伤事故的发生以及自己所遭受的损失。法院会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判定赔偿责任的承担比例。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短期雇佣工也可能符合认定为工伤的条件。例如,短期雇佣工是被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招用,并且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认定情形,那么可以按照工伤认定的流程,向当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根据提交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如果认定为工伤,就可以按照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八百零七条
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根据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