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等级和劳动伤残等级有区别。二者在适用对象、依据标准、鉴定机构、赔偿主体等方面存在不同。
适用对象不同。工伤等级主要适用于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这意味着该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是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伤害情况才会涉及工伤等级鉴定。而劳动伤残等级的适用范围更广,它可以涵盖所有因各种原因导致身体伤残的情况,不仅仅局限于工作场景,比如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导致的伤残都可能进行劳动伤残等级鉴定。
依据标准不同。工伤等级鉴定依据的是《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该标准是专门针对工伤职工制定的,充分考虑了工伤的特点和职工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劳动伤残等级鉴定一般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这个标准适用于各类人身损害致残的鉴定,是一个较为通用的标准,涵盖了各种非工伤原因导致的伤残情况。
鉴定机构不同。工伤等级鉴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一般是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而劳动伤残等级鉴定一般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这些机构通常是独立于行政部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
赔偿主体不同。对于工伤等级鉴定后的赔偿,赔偿主体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如果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那么大部分赔偿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则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劳动伤残等级鉴定后的赔偿主体通常是侵权人,根据具体的侵权情况,由造成伤害的一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第二条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
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公证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减免公证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