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房产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具体需依据实际情况判断,常见涉及的罪名有侵占罪、诈骗罪等,但并非所有侵占房产情形都会被认定为犯罪。
在法律层面,侵占房产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从多方面考量。首先来看侵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构成侵占罪。如果某人受他人委托保管房产,之后却将该房产非法占为己有,且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标准,同时拒不退还,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侵占罪。不过,侵占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需被害人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
若通过欺诈手段侵占房产,则可能构成诈骗罪。比如,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房产所有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房产,将房产转移给行为人,且诈骗数额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就会被认定为诈骗罪。诈骗罪是公诉案件,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并非所有侵占房产的情况都构成犯罪。例如,在一些民事纠纷中,因房产归属存在争议,一方暂时占据房产,这种情况更多属于民事范畴,通常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要求对方返还房产、赔偿损失等。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因继承、分家析产等问题对房产归属有分歧,一方占据房产,一般先通过协商或民事诉讼来明确产权和解决纠纷,而不会直接认定为犯罪。
判断侵占房产是否构成犯罪,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方式、是否符合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等因素。一旦遇到房产被侵占的情况,应及时收集证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