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劳动合同也能交五险一金。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五险一金并非必然的先后关系,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有义务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从法律规定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就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也规定,单位录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缴存登记,并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或者转移手续。这里强调的是劳动关系的建立,而非是否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
在实际操作中,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通常是基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员工信息和工资数据等。用人单位在为员工办理社保和公积金开户及缴纳手续时,并不以劳动合同为唯一依据。例如,用人单位可以凭借员工的入职登记表、工资发放记录等资料来证明员工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从而为员工办理五险一金的缴纳。
不签订劳动合同存在一定风险。对于劳动者而言,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可能在证明劳动关系、主张权益等方面面临困难。比如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劳动合同是证明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证据。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能需要通过其他一系列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等,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不签订劳动合同可能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综上所述,不签劳动合同不影响五险一金的缴纳,但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应重视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