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人和被教唆人哪个是主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教唆人在教唆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时是主犯;被教唆人实施犯罪行为,在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也会被认定为主犯。

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教唆人和被教唆人谁是主犯,不能一概而论。

教唆人成为主犯的情况:如果教唆人不仅实施了教唆行为,还在整个犯罪过程中起到组织、策划、指挥等主要作用,那么教唆人通常会被认定为主犯。例如,教唆人精心策划犯罪方案,明确指示被教唆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实施犯罪,对犯罪的完成起到关键作用。即使被教唆人实施了具体犯罪行为,但教唆人的教唆行为是犯罪得以实施的根源和主导因素,此时教唆人就是主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由于未成年人认知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教唆人对犯罪的发生起到决定性作用,一般也会被认定为主犯。

被教唆人成为主犯的情况:当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后,积极主动地实施犯罪行为,在犯罪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如在犯罪实施阶段,被教唆人凭借自身的能力和行为推动犯罪的进程,直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那么被教唆人会被认定为主犯。例如,在盗窃犯罪中,被教唆人凭借自己的盗窃技巧和经验,成功完成盗窃行为,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时被教唆人就是主犯。

还存在教唆人和被教唆人都是主犯的情况。如果教唆人和被教唆人在犯罪中都起到了主要作用,二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那么他们都应被认定为主犯。判断教唆人和被教唆人谁是主犯,要综合考虑他们在犯罪中的具体行为、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犯罪结果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教唆人和被教唆哪个是主犯(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