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基本流程包括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阶段。在这些阶段中,附带民事诉讼部分遵循一定规则与刑事诉讼部分同步或在特定条件下后续处理。
立案阶段。当犯罪行为发生后,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如果认为该犯罪行为造成了物质损失,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在对刑事案件进行立案时,对于符合附带民事诉讼条件的,会一并记录相关信息。公安机关会对犯罪行为展开侦查工作,收集与犯罪有关的各种证据,同时也会关注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情况,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奠定基础。
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在此期间,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交附带民事起诉状,人民检察院会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进行审查,看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民检察院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将附带民事诉讼材料一并移送。
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后,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一般情况下,附带民事诉讼会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在庭审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需要就其主张的物质损失提供证据,被告人可以进行答辩和质证。法庭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和证据,依法作出判决。
执行阶段。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没有异议,那么败诉方需要按照判决内容履行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胜诉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会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财产等,以保障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流程紧密围绕着刑事诉讼展开,同时保障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获得物质赔偿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四条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