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和合同无效的赔偿方式不同。合同解除时,一般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无效时,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首先来看合同解除的赔偿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这里的履行情况,是指合同解除时合同的履行程度。例如,在买卖合同中,若买方已经支付了部分货款,卖方尚未交付全部货物,合同解除后,卖方应返还买方已支付的货款,若买方因合同解除遭受了其他损失,如为准备接收货物而支出的费用等,卖方也应予以赔偿。合同性质则要区分是持续性合同还是一次性合同。对于持续性合同,如租赁合同,合同解除后,一般是返还剩余租期的租金等;对于一次性合同,如建设工程合同,可能需要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赔偿。
再看合同无效的赔偿。依据法律规定,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这里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比如,在一个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合同中,一方隐瞒了土地存在抵押的情况,导致合同无效,该方就属于有过错方,需要赔偿对方因签订和履行合同所遭受的损失,如前期的调研费用、为项目投入的资金利息等。如果双方都存在过错,比如双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都没有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那么就需要根据双方过错的大小来分担损失。在确定责任大小时,要综合考虑各方的行为对合同无效的原因力大小等因素。无论是合同解除还是合同无效,赔偿都要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以弥补受损方的实际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