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纠纷民事诉讼程序主要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前准备、开庭审理、判决和执行等环节。起诉需符合法定条件并向有管辖权法院提交诉状;法院审查符合条件予以受理;审理前进行送达文书、组成合议庭等准备;开庭审理包括法庭调查、辩论等阶段;最后作出判决,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申请强制执行。
一、侵权责任纠纷民事诉讼程序是啥
侵权责任纠纷民事诉讼程序是解决侵权责任争议的法定方式,它有一套严格且规范的流程。
1、起诉
原告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应记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等。同时,起诉要符合法定条件,即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受理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会进行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3、审理前的准备
法院立案后,会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法院还会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并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法院会进行证据交换等工作,为开庭审理做准备。
4、开庭审理
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等阶段。法庭调查主要是当事人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等证据;法庭辩论则是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5、判决和执行
法院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判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侵权责任纠纷民事诉讼程序的时间规定
侵权责任纠纷民事诉讼程序在时间方面有诸多规定,这些规定确保了诉讼的效率和公正。
1、立案时间
如前面所述,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需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这一规定促使法院及时对案件进行审查,避免拖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及时进入司法程序。
2、答辩时间
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这给予被告一定的时间准备应对诉讼,同时也保证了诉讼程序的有序进行。如果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3、审理期限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这些时间限制促使法院提高工作效率,及时解决纠纷。
4、上诉期限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三、侵权责任纠纷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规则
在侵权责任纠纷民事诉讼程序中,证据规则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当事人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
1、举证责任分配
一般情况下,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原告需要对自己提出的侵权事实、损害后果、因果关系等承担举证责任。例如,在产品侵权纠纷中,原告要证明产品存在缺陷、自己因使用该产品受到损害以及产品缺陷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在一些特殊侵权责任纠纷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如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中,由污染者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2、证据种类
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这些证据都要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例如,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等。
3、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当事人可以自行收集证据,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符合法定情形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如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等。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侵权责任纠纷民事诉讼程序涵盖了从起诉到执行的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和证据规则。了解这些内容,能帮助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管辖异议、诉讼保全等问题,如果你在侵权责任纠纷民事诉讼中有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你提供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