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狗咬人责任划分标准依据不同情形而定。一般情况下,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即只要发生狗咬人事件,饲养人或管理人通常要担责。若能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可减轻或不承担责任。在遗弃、逃逸动物致害时,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担责;第三人过错导致的,被侵权人可向饲养人、管理人或第三人索赔。

一、法律中狗咬人责任划分标准是什么

在法律层面,狗咬人责任划分有明确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是基于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只要发生了狗咬人这样的损害事实,饲养人或管理人一般就要承担责任。

1、被侵权人过错情形

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例如,被侵权人故意挑衅狗,导致被咬伤,此时饲养人或管理人可能会被减轻责任。若被侵权人存在重大过失,如明知狗有攻击性还主动靠近,饲养人或管理人也可能不用承担全部责任。

2、第三人过错情形

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比如,第三人故意激怒狗,让狗去咬他人,被侵权人既可以找狗的饲养人或管理人索赔,也可以直接找第三人索赔。

3、遗弃、逃逸动物致害情形

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即使动物已经被遗弃或者逃逸,原饲养人或管理人依然不能免除责任。

法律中狗咬人责任划分标准是什么(0)

二、法律中大型犬咬人责任划分标准

对于大型犬咬人,责任划分在基本规则上与一般狗咬人相同,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大型犬通常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危险性,所以在责任认定上可能会更加严格。

1、饲养合规性

很多地方对大型犬的饲养有严格规定,如需要办理相关证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等。如果饲养人违反这些规定饲养大型犬,导致咬人事件发生,那么饲养人要承担更重的责任。例如,未给大型犬佩戴嘴套、未牵绳等违规行为,一旦发生咬人事件,饲养人几乎要承担全部责任。

2、危险认知

由于大型犬的危险性较高,饲养人应该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和危险防范意识。即使被侵权人存在一定过错,但考虑到大型犬的特性,饲养人可能也不能完全免除责任。比如,被侵权人只是有轻微的挑衅行为,但大型犬将其咬伤,饲养人不能以被侵权人有过错为由而大幅减轻自己的责任。

3、赔偿范围

大型犬咬人造成的伤害往往更为严重,赔偿范围可能更广。除了一般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还可能涉及到因严重伤害导致的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而且,由于伤害程度大,赔偿金额通常也会更高。

三、法律中流浪狗伤人责任划分标准

流浪狗伤人的责任划分相对复杂。流浪狗没有明确的饲养人或管理人,但也有相应的责任认定规则。

1、原饲养人或管理人责任

如果能找到流浪狗的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根据法律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例如,原饲养人将狗遗弃后,狗在流浪期间伤人,原饲养人要承担责任。

2、公共场所管理方责任

如果流浪狗经常出没在特定的公共场所,如小区、商场等,而这些场所的管理方没有尽到合理的管理义务,如未及时驱赶流浪狗、未设置警示标识等,导致有人被流浪狗咬伤,管理方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补充责任。比如,小区物业明知小区内有流浪狗且有伤人风险,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那么在有人被咬伤后,物业可能要承担部分责任。

3、投喂者责任

长期投喂流浪狗的人,可能会被认定为事实上的管理人。如果因投喂行为导致流浪狗在该区域聚集,增加了伤人的风险,投喂者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要承担责任。例如,投喂者长期在某一固定地点投喂流浪狗,使得流浪狗形成了聚集习惯,后来有路人被这些流浪狗咬伤,投喂者可能要承担相应责任。

综上所述,法律中狗咬人责任划分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如狗的类型、是否为流浪狗以及相关人员的过错等因素来确定。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复杂的情况,比如多只狗共同伤人、狗在特定场所(如动物园)伤人等。如果遇到狗咬人责任划分的具体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和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