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违约金时,违约方仍需承担违约责任。可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由受损方要求违约方赔偿因其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也可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来确定赔偿金额。
一、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违约金咋处理
即使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违约金,违约方也不能免除违约责任。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1、赔偿损失
受损方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因其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例如,因施工方延误工期,导致建设方多支付了场地租赁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等,这些损失施工方应予以赔偿。
2、参照相关标准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来确定赔偿金额。比如,对于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可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3、协商解决
双方可以就违约赔偿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的赔偿方案。协商解决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

二、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违约金如何计算损失
计算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违约金时的损失,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1、直接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因违约行为直接导致的财产减少。如建设方因施工方提供的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而需要重新采购材料所花费的费用,以及拆除不合格材料所产生的费用等。
2、间接损失
间接损失是指可得利益的损失。例如,由于施工方延误工期,导致建设工程不能按时交付使用,建设方因此失去了原本可以获得的租金收入等。在计算间接损失时,要遵循可预见规则,即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该损失的发生。
3、鉴定评估
对于一些难以确定的损失,可以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评估。如对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等进行评估,以确定合理的赔偿金额。
三、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违约金起诉流程
当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违约金,受损方决定通过起诉来维护自己权益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
1、准备起诉材料
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等。起诉状应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证据材料要能够证明违约事实的存在以及所遭受的损失,如合同文本、施工记录、采购发票、鉴定报告等。
2、选择管辖法院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般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即建设工程所在地的法院。要确保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否则法院可能不予受理。
3、立案受理
将起诉材料提交给法院,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予以立案,并通知原告缴纳诉讼费用。
4、开庭审理
法院会安排开庭时间,双方当事人需要按时参加庭审。在庭审中,双方可以进行举证、质证、辩论等,法院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和证据进行审理。
5、判决执行
法院作出判决后,如果一方不服判决,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上诉。如果双方都没有上诉,判决生效后,败诉方应按照判决履行义务。如果败诉方不履行,胜诉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违约金并不意味着违约方无需承担责任,受损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如如何证明损失的合理性、如何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等问题。如果您在建设工程合同方面遇到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