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谋利构成受贿罪是法律关注的重点。主要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其谋利等情形。具体包括收受具有具体请托事项财物、履职时未被请托但事后基于履职事由收受财物等。斡旋受贿、经济往来中受贿等也有相关规定。了解这些情形,有助于明确法律边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一、为人谋利构成受贿罪的情形有哪些
为人谋利构成受贿罪主要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以下详细介绍相关情形:
1、收受具有具体请托事项财物
当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且该财物与具体的请托事项相关联时,即满足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例如,企业主为了获得项目审批,向负责审批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工作人员收受财物后为其办理审批手续,这种行为就构成受贿罪。
2、履职时未被请托但事后基于履职事由收受财物
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当时没有接受请托,但在事后基于该履职事由收受他人财物的,也认定为受贿。比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公正判决,事后一方当事人为表感谢送其大额财物,法官收受的,构成受贿罪。
3、承诺为他人谋利
即使国家工作人员只是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而尚未实际实施谋利行为,只要收受了财物,也构成受贿罪。例如,官员答应为商人在工程招标中提供帮助,商人送钱后,官员虽还未采取实际行动,也构成受贿。

二、为他人谋利构成受贿罪的金额标准
为他人谋利构成受贿罪不仅有行为上的要求,还有金额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认定为“数额较大”;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认定为“数额巨大”;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1、不同金额对应的量刑
受贿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受贿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特殊情形下的金额认定
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具有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等特定情形的,也应当认定为“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三、为他人谋利构成受贿罪的证据要求
要认定为他人谋利构成受贿罪,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据的种类和证明力对于案件的定性至关重要。
1、物证和书证
物证如受贿的财物,书证如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的书信、合同、转账记录等,这些证据能够直接证明受贿行为的存在。例如,银行转账记录可以显示行贿资金的流向,合同可以证明双方存在利益往来。
2、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包括行贿人、其他知情人的陈述。他们的证言可以补充和印证物证、书证所不能反映的事实,如受贿的具体过程、双方的沟通情况等。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受贿人的供述和辩解也是重要的证据来源。虽然其供述可能存在虚假成分,但结合其他证据可以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同时,受贿人的辩解也有助于全面了解案件情况。
综上所述,为人谋利构成受贿罪有多种情形,涉及金额标准和证据要求等多个方面。在实际法律应用中,还存在如受贿罪与非罪的界限如何区分、单位受贿与个人受贿有何不同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些方面有疑问,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