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监事人在公司运营中承担监督职责,当出现执行公司职务违法违规、违反公司章程、怠于履行监督职责等情形时需担责。若因这些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监事人要承担赔偿责任;若损害股东利益,股东可起诉要求赔偿。

一、公司监事人在哪些情形下担责

公司监事人在以下情形下需要承担责任。当监事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就可能要担责。例如,在公司财务审计过程中,监事明知公司存在虚开发票以偷税漏税的行为,却未加以制止,反而默认甚至参与,这种违反税法等行政法规的行为,监事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违反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宪法”,监事有义务遵守。如果监事的行为违反了公司章程的规定,比如公司章程规定重大事项决策需监事参与讨论并表决通过,而监事擅自决定相关事项,给公司带来损失,监事要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2、怠于履行监督职责

监事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若监事未能尽到监督义务,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不当行为视而不见,如公司高管挪用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投资,监事却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导致公司资金受损,监事要为此担责。

公司监事人在哪些情形下担责(0)

二、公司监事人因违法执行职务担责的后果

公司监事人因违法执行职务担责会产生一系列后果。一旦被认定违法执行职务,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比如,若公司因监事违法执行职务导致信息披露违规,监管部门可能对监事处以罚款等处罚。

1、民事赔偿责任

因违法执行职务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监事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例如,监事违规操作导致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利的合同,使公司遭受经济损失,监事需用个人财产对公司进行赔偿。

2、刑事法律风险

在严重情况下,违法执行职务可能触犯刑法。如监事参与公司的非法集资活动,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刑事处罚。

三、公司监事人违反监督职责担责的认定标准

公司监事人违反监督职责担责的认定标准有多个方面。一是看监事是否存在主观过错。如果监事明知公司存在问题却故意不履行监督职责,那么其担责的可能性较大。

1、是否造成实际损害

只有当监事违反监督职责的行为给公司或股东造成了实际损害时,才会被认定担责。比如,因为监事未监督好公司的采购流程,导致公司采购到劣质原材料,使公司产品质量下降,销售额减少,这就造成了实际损害。

2、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要认定监事担责,还需证明其违反监督职责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若公司的损失是由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而非监事的监督不力,那么监事可能无需担责。

综上所述,公司监事人在多种情形下可能担责,包括违法违规、违反章程、怠于履职等,担责后果有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处罚,认定担责也有相应标准。那么,公司监事人担责后如何减轻责任?监事在履职过程中如何避免担责?如果您有这些或其他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咨询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