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动物侵权后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民法典》。一般情况下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特定情形下有不同规定。如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致害,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绝对无过错责任;动物园动物致害,动物园承担过错推定责任等。这些依据明确了不同情形下的责任归属,保障受害者权益。
一、饲养动物侵权后责任认定法律依据有哪些
饲养动物侵权后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
1、无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这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只要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饲养人或管理人就要承担责任,除非能证明被侵权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例如,甲饲养的狗将路过的乙咬伤,甲不能以狗平时很温顺为由免责,若乙没有故意逗狗等重大过失行为,甲就需承担赔偿责任。
2、绝对无过错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规定,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种情况下,无论被侵权人是否有过错,饲养人或管理人都要承担责任。比如,丙饲养了禁止饲养的藏獒,咬伤了路人丁,即使丁有一定的过错,丙也不能免除责任。
3、过错推定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八条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这是一种过错推定责任,即先推定动物园有过错,若动物园能证明自己尽到管理职责,则无需承担责任。例如,戊在动物园参观时被猴子抓伤,若动物园能证明其猴舍防护设施符合标准、工作人员定期检查等尽到管理职责的证据,就可不承担责任。

二、饲养动物侵权无过错责任的具体法律适用
饲养动物侵权无过错责任的法律适用在实践中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1、责任构成要件
必须是饲养的动物造成了他人损害。这里的饲养动物包括家养的宠物、农场饲养的牲畜等。损害与动物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例如,甲的猫抓伤了乙,乙的受伤是由猫的抓伤行为直接导致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不能以自己没有过错为由免责,除非能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
2、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认定
被侵权人故意是指其明知动物可能会造成损害,仍然主动去招惹动物。比如,丙明知丁的狗很凶,还故意去踢狗,结果被狗咬伤,这种情况下丁可以不承担责任。重大过失是指被侵权人没有尽到一般人应有的注意义务。例如,戊在进入有明显警示标志的养犬区域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被狗咬伤,戊存在重大过失,养犬人可以减轻责任。
3、赔偿范围
当饲养动物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时,饲养人或管理人需要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如果造成了残疾,还需要赔偿残疾赔偿金等。例如,己被庚的狗咬伤后住院治疗,庚需要赔偿己的医疗费、住院期间的误工费等费用。
三、动物园动物侵权过错推定责任的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园动物侵权过错推定责任。
1、案例介绍
在某动物园,游客辛在观看老虎表演时,翻越防护栏进入老虎活动区域,被老虎咬伤。辛向动物园索赔,动物园则认为自己尽到了管理职责。
2、过错推定责任的适用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八条规定,先推定动物园有过错。动物园需要证明自己尽到了管理职责。在这个案例中,动物园需要提供证据证明防护栏符合安全标准、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工作人员有及时劝阻等。如果动物园能证明这些,就可以不承担责任。若动物园无法证明尽到管理职责,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3、案例结果及启示
最终,法院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判断。如果动物园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游客辛自行承担责任;若动物园不能证明,动物园需要赔偿辛的损失。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动物园在运营过程中要严格履行管理职责,设置合理的防护设施、警示标志等,同时游客也要遵守规定,不做出危险行为。对于类似的动物园动物侵权案件,责任认定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具体证据来判断。
综上所述,饲养动物侵权责任认定有多种法律依据和不同的责任类型,包括无过错责任、绝对无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在实际案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准确适用法律。那么,在饲养动物侵权案件中,赔偿金额如何确定?不同类型动物侵权的责任认定是否有特殊规定?如果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