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工伤认定需考虑是否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伤等因素,赔偿则依据伤残等级,涵盖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了解认定标准和赔偿项目,能让劳动者在遭遇脚踝骨折工伤时,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一、脚踝骨折工伤认定标准是啥
脚踝骨折工伤认定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情形判断。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等要素。
1、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若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和单位规定的工作区域内,因完成工作任务导致脚踝骨折,一般可认定为工伤。比如,工厂工人在流水线作业时,因地面湿滑摔倒致脚踝骨折;办公室职员在办公室行走时,被障碍物绊倒造成脚踝骨折。
2、工作时间前后的预备或收尾性工作
在工作时间前后,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也可能认定为工伤。例如,员工在下班前清理工作场地,不慎扭伤脚踝骨折。
3、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若员工因履行工作职责,如保安制止不法行为、工作人员处理纠纷等,导致脚踝骨折,符合工伤认定条件。
4、其他特殊情形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或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也可视同工伤。

二、脚踝骨折工伤赔偿项目有哪些
脚踝骨折工伤赔偿项目多样,不同赔偿项目有不同计算方式和标准。
1、医疗费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等。
2、停工留薪期工资
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护理费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若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4、伤残补助金
经劳动能力鉴定为伤残的,可根据伤残等级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等。
三、脚踝骨折工伤赔偿流程是怎样的
脚踝骨折工伤赔偿需遵循一定流程,以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1、申请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认定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3、确定赔偿数额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结合相关赔偿标准,确定具体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如伤残等级、本人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等。
4、获取赔偿
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赔偿费用;未缴纳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若双方就赔偿问题产生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
脚踝骨折工伤认定和赔偿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流程,劳动者需了解认定标准和赔偿项目,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在实际处理中,可能会遇到复杂情况,如工伤认定不被受理、赔偿数额有争议等。若你在工伤认定和赔偿方面有疑问,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