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不交社保,用人单位需承担多项赔偿责任。一般要补缴社保费用,若因此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社保待遇造成损失,要进行赔偿,还可能面临支付经济补偿等。

一、签合同不交社保怎么赔偿

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却不缴纳社保时,赔偿方式如下。补缴社保是基本要求。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1、赔偿劳动者社保待遇损失

若因用人单位未交社保,使劳动者无法享受相应的社保待遇,如无法报销医疗费用、无法领取养老金等,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例如,劳动者因病就医,因单位未交医保无法报销,那么单位应承担本可由医保报销的费用。

2、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签合同不交社保怎么赔偿(0)

二、签合同不交社保赔偿的计算方式

签合同不交社保赔偿的计算方式较为复杂,需分情况来看。对于补缴社保费用,是按照应缴纳的社保基数和比例,计算出欠缴的金额,再加上滞纳金。滞纳金的计算是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

1、社保待遇损失赔偿计算

以医疗费用赔偿为例,要根据当地医保政策,确定可报销的比例和范围,计算出本应由医保报销但因未缴纳医保而需用人单位承担的费用。对于失业保险待遇损失,要根据当地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和领取期限来计算。

2、经济补偿计算

经济补偿以劳动者的月工资为基础,结合工作年限计算。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劳动者工作年限较长,经济补偿的数额也会相应增加。

三、签合同不交社保赔偿的法律依据及流程

签合同不交社保赔偿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且有相应的流程。法律依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等。当遇到此类问题时,劳动者可按以下流程维护自己的权益。

1、与用人单位协商

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沟通,要求其补缴社保并进行赔偿。通过友好协商,有可能快速解决问题。

2、向社保部门投诉

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向当地社保部门投诉,社保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整改。

3、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

如果用人单位仍不履行赔偿义务,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签合同不交社保时,劳动者有多种途径获得赔偿。但具体的赔偿情况会因实际情况而异。比如,不同地区的社保政策和赔偿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也会影响赔偿数额。如果您在这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如赔偿申请是否有时间限制、具体的证据收集等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