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劳务合同在一定情形下是可以撤销的。当合同存在重大误解、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签订、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签订、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等致使合同显失公平等情况时,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撤销需在规定的除斥期间内通过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申请来实现。

一、签了劳务合同还能撤销吗

签了劳务合同在符合法定情形时是可以撤销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下几种情况合同可撤销。

1、重大误解

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重要内容,如工作内容、报酬等存在重大误解而签订了劳务合同,那么误解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例如,劳动者以为自己从事的是某一特定岗位工作,但实际合同中约定的工作内容与自己理解的有很大差异,这种情况下就可能构成重大误解。

2、欺诈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劳务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比如用人单位故意隐瞒工作的重要信息,如工作环境存在严重污染等情况,诱使劳动者签订合同,劳动者发现后可以申请撤销。

3、胁迫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劳务合同,受胁迫方有权请求撤销。例如,用人单位威胁劳动者如果不签订合同就会对其进行报复等,劳动者签订合同后可申请撤销。

4、显失公平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劳务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比如用人单位利用劳动者急需工作的心理,签订了一份报酬极低且工作强度极大的合同,这种合同就可能显失公平。

签了劳务合同还能撤销吗(0)

二、劳务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有哪些

劳务合同可撤销的情形主要基于法律规定的几种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1、重大误解导致的可撤销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在劳务合同中,可能表现为劳动者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重要条款的误解。一旦构成重大误解,误解方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权。

2、欺诈情形下的可撤销

欺诈是指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在劳务合同签订过程中,用人单位可能隐瞒工作的风险、劳动强度等情况,或者劳动者提供虚假的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受欺诈方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3、胁迫导致的可撤销

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受胁迫方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4、显失公平的可撤销

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在劳务合同中,可能表现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受损害方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三、如何申请撤销已签订的劳务合同

如果要申请撤销已签订的劳务合同,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1、确定撤销事由

首先要明确劳务合同存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可撤销情形,如上述的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当事人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来证明存在这些情形,例如聊天记录、书面文件、证人证言等。

2、选择申请机构

当事人应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撤销合同的申请。如果劳务合同中有仲裁条款,那么就应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如果没有仲裁条款,则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在除斥期间内申请

不同的可撤销情形有不同的除斥期间。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4、申请的具体流程

向法院申请时,需要提交起诉状,写明当事人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即请求撤销劳务合同)、事实和理由等,并按照被告人数提交副本。向仲裁机构申请时,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等相关材料。在申请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工作,参加庭审等程序。

综上所述,签了劳务合同在符合法定情形下是可以撤销的,并且有明确的可撤销情形和申请撤销的程序。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其他与劳务合同撤销相关的问题,比如撤销合同后的赔偿问题等。如果您在劳务合同方面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