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数额不够时通常不能以职务侵占罪定罪,但不一定能定盗窃罪。职务侵占与盗窃在犯罪构成上有明显区别,职务侵占需利用职务便利,盗窃则是通过秘密窃取手段。若不满足职务侵占罪数额标准,需严格依据盗窃罪构成要件判断是否构成该罪,不能简单因职务侵占数额不够就定盗窃罪。

一、职务侵占数额不够定盗窃罪吗

当职务侵占数额不够时,并不一定就能定盗窃罪。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是两个不同的罪名,有着各自独立的犯罪构成要件。

1、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强调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行为人基于职务关系而具有的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并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达到一定数额标准才构成犯罪。如果数额不够,就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入罪门槛。

2、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它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特定的职务身份,主要是通过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财物。所以,不能因为职务侵占数额不够就直接认定为盗窃罪,必须看行为是否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3、案例分析

例如,某公司员工A,利用自己负责保管公司办公用品的职务便利,拿走了一些价值未达到职务侵占罪标准的办公用品。这种情况下,如果A是基于职务便利拿走的,即便数额不够职务侵占罪,也不能简单认定为盗窃罪。但如果A并非利用职务便利,而是趁其他同事不注意,秘密窃取了公司财物,就可能构成盗窃罪。

职务侵占数额不够定盗窃罪吗(0)

二、职务侵占数额不够怎么办

当职务侵占数额不够时,虽然不构成职务侵占罪,但也并非就无需处理。

1、民事途径解决

被侵占单位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行为人返还被侵占的财物,并赔偿相应的损失。在民事诉讼中,不需要达到刑事犯罪的数额标准,只要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侵占了单位财物,单位就有权要求返还。

2、单位内部处理

单位可以根据内部的规章制度对行为人进行处理。比如,给予警告、记过、降职、辞退等处分。这有助于维护单位的正常管理秩序,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

3、加强监管

单位应反思自身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加强对财物的监管。例如,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监督等,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

4、行政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可能违反了行政管理法规,行为人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

三、职务侵占和盗窃的区别

职务侵占和盗窃存在诸多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盗窃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2、犯罪手段不同

职务侵占罪要求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这种便利是基于职务关系产生的,如管理、经手财物的权力。而盗窃罪是通过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财物,不依赖于职务便利。

3、犯罪对象不同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行为人所在单位的财物。而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则更为广泛,包括公私财物。

4、量刑标准不同

两者的量刑标准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职务侵占罪的量刑相对盗窃罪会轻一些。这是因为职务侵占罪更多地涉及到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而盗窃罪则对社会的公共安全和财产秩序造成直接的威胁。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数额不够时不能简单定盗窃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严格依据不同罪名的构成要件来判断。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职务侵占和盗窃界限模糊等更多相关问题。如果您遇到此类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