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拖欠三年不给,劳动者可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或申请支付令等法律途径解决此问题,但需注意仲裁时效及诉讼时效等相关规定。

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达三年之久,劳动者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通过和平沟通,向用人单位说明自身的困难和诉求,要求其支付拖欠的工资。这种方式较为温和,有可能在不破坏双方关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处理。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会依法纠正和查处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申请劳动仲裁也是重要的解决途径。不过要注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存在时效中断等情形,仲裁时效可能会重新计算。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工资拖欠的事实。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阶段,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如果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既不提出书面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者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证据,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维权。

工资拖欠三年不给怎么办法律(0)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