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知道电话和名字通常不能直接起诉,还需要明确被告的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住址等。
在我国,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需要有明确的被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这里的“明确的被告”,一般要求能够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仅有电话和名字,可能无法准确确定被告的身份。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同名同姓的人可能较多,仅靠名字难以确定具体的被告。而电话也可能存在更换、停机等情况,不能作为唯一确定被告身份的依据。法院需要准确的送达地址等信息来向被告送达诉讼文书,如果没有明确的身份信息,可能导致无法送达,进而影响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
要获取更明确的身份信息,可以尝试以下途径。如果是通过熟人介绍产生的债务关系,可以向熟人打听被告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也可以查看与被告之间的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看是否能从中获取到更多有用信息。如果是在一些商业活动中产生的欠款,还可以通过相关的业务往来资料查找被告的身份信息。
如果实在无法获取被告的准确身份信息,也可以考虑先委托律师,律师可以凭借相关的委托手续和律师证等,到公安机关等部门查询被告的身份信息。为了顺利起诉个人欠款不还的情况,获取明确的被告身份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