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行政复议后若要起诉赔偿,需先确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准备好相关材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若是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通常提起行政诉讼;若是主张工伤赔偿的民事权益,则提起民事诉讼。
要明确不同诉讼类型的适用情况。如果是对工伤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比如复议机关维持了原工伤认定结果,而当事人仍然有异议,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该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若已完成工伤认定和行政复议程序,接下来是主张工伤赔偿的民事权益,即向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要求赔偿,此时需要提起民事诉讼。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职工因工伤可享受一系列待遇,如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
在准备起诉时,需要收集充分的证据材料。对于行政诉讼,证据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劳动关系证明(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等)、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等能证明工伤情况和行政行为存在问题的材料。对于民事诉讼,除上述材料外,还需准备有关赔偿金额计算依据的材料,如医疗费用发票、误工证明、伤残鉴定报告等。
确定管辖法院也非常关键。行政诉讼一般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则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时,要撰写符合要求的起诉状。行政起诉状应包含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如撤销复议决定、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等)、事实与理由(阐述工伤情况及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原因)等内容。民事起诉状则要明确原告和被告信息、具体的赔偿请求(各项赔偿项目及金额)以及事实和理由(说明工伤发生经过及主张赔偿的依据)。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后,等待法院受理和审理。在整个诉讼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按时参加庭审等活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