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认定书出来后的流程主要包括劳动能力鉴定、确定赔偿标准与数额、协商赔偿或申请仲裁及诉讼。
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完成后,若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但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需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最终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还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确定赔偿标准与数额。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对照《工伤保险条例》及所在地区的相关规定,确定具体的赔偿项目和标准。赔偿项目通常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着不同的赔偿标准,例如一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而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协商赔偿。在确定赔偿数额后,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赔偿协议。如果用人单位依法缴纳了工伤保险,大部分赔偿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则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若协商不成,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医疗费用发票等,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主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