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离岗一般是有工资的。劳动者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但擅自离岗可能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可依法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同时也可能会根据单位的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相应处罚。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也指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这意味着只要劳动者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有支付工资的义务。

擅自离岗是一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如果劳动者擅自离岗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用人单位通常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对于擅自离岗这种行为,单位可能会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处罚,比如扣除一定的绩效奖金、给予警告处分等。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擅自离岗情节严重,符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用人单位还可以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所以,虽然擅自离岗劳动者依然有工资,但可能会面临工资被扣除、受到单位处罚甚至失去工作等后果。劳动者在工作中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如需离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请假。

擅自离岗有没有工资(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