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工伤工资发放时长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认定的情况下,骨折工伤工资发放依据停工留薪期来确定。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的期间。正常情况下,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在此期间,职工的工资按照受伤前的标准正常发放,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福利待遇都应保持不变。比如,职工小张每月工资5000元,因骨折工伤进入停工留薪期,在不超过12个月的正常停工留薪期内,单位每月仍需按照5000元的标准向其发放工资。特殊情况,如果职工骨折情况严重或者存在其他特殊情况,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停工留薪期,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也就是说,停工留薪期最长可达24个月。例如,小李因工伤导致腿部多处骨折,伤情复杂,经鉴定委员会确认,其停工留薪期在正常的12个月基础上延长了8个月,那么小李总共可以享受20个月的停工留薪期待遇。当停工留薪期结束后,如果职工已经恢复劳动能力,应当及时复工;若仍需治疗,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但工资发放则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整。若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骨折工伤工资发多长时间的工资(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