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拖着不签合同购房者可先与开发商沟通协商,催促其尽快签订;若协商无果,可通过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收集证据准备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当遇到开发商拖着不签合同的情况,首先可以采取协商的方式。购房者应积极主动地与开发商进行沟通,了解其拖延签订合同的原因。有可能是开发商内部流程问题、工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导致。在沟通时,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这些可以作为后续的证据。如果是内部流程问题,可要求开发商给出明确的签订合同时间节点,并形成书面的约定。

如果协商没有取得有效的结果,购房者可以向当地的房地产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房地产监管部门对开发商具有监管职责,他们可以对开发商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购房者在投诉时,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如认购协议、付款凭证等,以证明自己与开发商之间存在购房意向和交易行为。监管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开发商进行约谈、警告等措施,促使其尽快与购房者签订合同。

若上述方法都行不通,购房者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收集好认购协议、付款凭证、与开发商沟通的记录等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发商与购房者达成购房意向并收取款项后,就有义务按照约定签订正式的购房合同。如果开发商无故拖延不签,属于违约行为,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如退还已付款项、赔偿相应的损失等。在整个过程中,购房者要保持冷静,依法依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