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病假时,公司支付工资通常按劳动合同约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在法律层面,对于请病假期间公司支付工资的情况有相关规定。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一般会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来确定。如果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了病假工资的计算方式和数额,那么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执行。比如,劳动合同约定员工请病假期间按照正常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那么公司就需要遵循该约定支付工资。
若劳动合同没有约定,那么就按照集体合同的约定来执行。集体合同是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如果集体合同中有关于病假工资的规定,公司应按照集体合同支付病假工资。
当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都没有约定时,一般按照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来确定计算基数。不过,计算基数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里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按照上述方式计算出的病假工资,最终也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例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2000元,那么员工请病假期间公司支付的工资最低不能低于1600元。这一规定是为了保障员工在患病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在病假工资的具体规定上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员工和企业都需要了解当地的相关政策法规,以确保病假工资的支付符合法律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