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不能上班期间,工资按照原工资福利待遇计算,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奖金需根据奖金性质和单位规定确定是否发放。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一般理解为正常出勤情况下,劳动者所能获得的全部工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等固定工资部分。
对于工资的计算方式,通常是按照工伤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确定。如果工作不满12个月,则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来计算平均工资。例如,职工小李在工伤前工作了8个月,这8个月的工资总和为40000元,那么他的月平均工资就是40000÷8 = 5000元,在停工留薪期内,单位每月就应按照5000元的标准向他支付工资。
而关于奖金部分,情况相对复杂。奖金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绩效奖金、年终奖金等。绩效奖金通常与劳动者的工作绩效挂钩,如果工伤职工因无法上班而未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可能无法获得这部分奖金。因为绩效奖金的发放依据是劳动者的实际工作表现和业绩成果。但如果奖金是基于劳动者在工伤前的工作表现或者是一种普惠性的奖金,且单位没有明确规定工伤期间不发放,那么职工仍有可能获得。例如,某单位的年终奖金是根据员工全年的整体表现发放,即使员工在下半年因工伤休息,只要上半年表现良好,也可能获得一定比例的年终奖金。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