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逃跑被交警逮住且没有发生事故,一般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处拘役,并处罚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其中醉酒驾驶机动车,就是指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还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醉驾后逃跑这一情节,虽然没有造成事故,但会被认定为具有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的情节。在司法实践中,这通常会使犯罪嫌疑人在量刑时无法被认定为情节轻微,也难以适用缓刑。也就是说,一般不能被判处缓刑而需要实际服刑。
具体的拘役期限通常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法院会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血液酒精含量、逃跑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认罪悔罪态度等情节综合考量确定具体的刑期和罚金数额。例如,如果犯罪嫌疑人血液酒精含量较高,逃跑过程中还存在超速、违规变道等其他危险驾驶行为,那么可能会被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而如果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配合调查,认罪悔罪态度较好,在量刑时可能会适当从轻处罚。
除了刑事处罚外,醉驾者还会面临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等行政处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