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写最低工资引发纠纷进行仲裁,需先收集证据,确定管辖仲裁委,然后提交仲裁申请及相关材料,后续按仲裁委安排参加庭审等程序。
当劳动合同写最低工资而引发纠纷需要进行仲裁时,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收集证据:证据是仲裁的关键。要收集能够证明实际工资情况的证据,比如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明细,这能清晰反映每月实际到账的工资数额;考勤记录,可证明工作时长和出勤情况,与工资是否合理发放相关;工作证、考勤卡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还有与用人单位负责人关于工资的聊天记录、邮件等,其中若涉及工资的约定、调整等内容,都可能成为有力证据。
确定管辖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般是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为劳动者实际工作场所地,用人单位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劳动者可根据自身便利选择合适的仲裁委。
提交仲裁申请及相关材料:需准备仲裁申请书,申请书应包含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如要求按照实际工资标准补足差额等)以及事实和理由。同时,附上前面收集好的证据材料。将这些材料一并提交给选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仲裁受理与审理:仲裁委收到申请后,会在一定时间内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并安排开庭时间。在庭审过程中,双方需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劳动者要清晰阐述自己的主张,并根据证据说明实际工资情况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的事实。
仲裁裁决:仲裁庭在审理结束后会作出裁决。如果劳动者对裁决结果不服,在规定时间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以上规范的仲裁流程,劳动者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在工资方面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