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仲裁后拿到赔偿金的时间并不固定。一般仲裁审理期限是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可延长十五日。之后若一方不服仲裁结果起诉到法院,一审普通程序审限通常为六个月,简易程序为三个月,二审审限一般是三个月。所以从仲裁到最终拿到赔偿金可能需几个月到一年多不等。
在劳动纠纷中,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申请仲裁主张赔偿金时,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仲裁阶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仲裁庭需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若案情复杂需延期,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延长不超过十五日,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仲裁阶段最长可能耗时六十日。
不过,现实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导致仲裁时间延长。比如需要补充证据、当事人申请回避等,这些都会让仲裁进程变慢。
若仲裁结果出来后,双方都认可,且用人单位愿意主动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能很快就能拿到钱。但要是用人单位不服仲裁裁决,会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案件就进入到了诉讼程序。
在一审程序中,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会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还可延长。若适用简易程序,审限则为三个月。若一方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通常会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所以整个过程从仲裁到最终拿到赔偿金的时间跨度会比较大,可能从几个月到一年多都有可能。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要做好时间上的准备,同时积极配合相关程序,以争取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