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多久知道是否被起诉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一般来说,侦查阶段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审查起诉阶段最长为6.5个月,在这些期限内司法机关会根据案件的侦查、审查情况来决定是否起诉,所以具体时间要依据案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被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的终结,司法机关仍会继续对案件进行侦查、审查起诉等工作。

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公安机关会继续开展侦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这十二个月内,公安机关需要完成对案件的侦查,收集相关证据。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如果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会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对于一些简单的案件,公安机关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侦查并移送起诉,可能几个月就有结果;但对于复杂的案件,如涉及多人犯罪、证据收集困难等情况,侦查时间可能会接近十二个月。

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后,会进行审查。一般情况下,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如果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每次补充侦查的期限为一个月。因此,审查起诉阶段最长可能达到六个半月。

综上所述,取保后多久知道是否被起诉受案件复杂程度、证据收集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没有固定的时间标准,需以实际情况为准。

取保后多久知道是否被起诉了(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